查看原文
其他

闽南好料|老街里的豆腐坊,独特的闽南风味。

老作坊 泉州影像 2019-08-18

这是一个以闽南古早味为主的栏目

“磨砻流玉乳,煮者结清泉。色比土酥净,香逾石髓坚。味之有余美,玉食勿与传。” 元代诗人郑久端道出了豆腐的美味。

豆腐起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,古称菽乳、小宰羊(羊羔肉之喻也),在西方更被称为“植物黄金”、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。




俗话说世上有三苦:撑船,打铁,磨豆腐。做豆腐是个辛苦活,并非易事,“人磨豆腐, 豆腐磨人”,无论从大豆的挑选、浸泡、磨浆,还是豆浆的过滤、煮浆、混合,到后续的压榨成型等数多道手艺,都需长期积累的经验掌控,达到精益求精,一丝不苟。功夫足了,豆腐的口感自然也就出来了。




从一粒小小的黄豆演变成多类豆制品,这是黄豆的涅槃重生,是国人柔软变通适应性的表达。



成品种类比起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地《豆腐四首和心斋韵》中评点的豆制品只多不少

豆腐脑──家用为宜客非用,合家高会命相依。

豆腐皮──石膏化后浓如酪,水沫挑成皱成衣。

豆腐丝——剁作银条垂缕骨,划为玉段载脂肥。

豆腐干——近来腐价高于肉,只恐贫人不救饥。

臭豆腐——不须玉豆与金笾,味比佳肴尽可捐。

南豆腐——逐臭有时入鲍肆,闻香无处辨龙涎。

油豆腐——市中白水常咸醉,寺里清油不碑禅。

筐豆腐——最是广大寒彻骨,连筐称罢御卧寒。

豆腐乳——才闻香气已先贪,白褚油封由小餐。



往往一口豆腐,品出的是国人对生活的认知与追求。也难怪元人谢应芳曾在《豆腐诗》中惊讶道:“谁授淮南玉食方?”




豆腐这道“国菜”,是中国人餐桌中无可取代的一味,是最普遍、最受百姓欢迎的食物,堪比山珍海味。在泉州,“ 莲兜美布包豆干 ”是泉州安溪官桥的特产之一,已有二百多年的生产历史,并以产地久负盛名。因其手工细致,含水分少,数天仍不变质,而被誉为“素火腿”。



形方块状,色浅黄或白,质硬且韧,紧握不断块,放开复原,撕开成鸡肉丝状,咸香爽口,硬中带韧,这是官桥豆干的出众之处。





泡豆:将黄豆仔细淘洗,充分浸泡在冷却的水里泡上几个小时;

磨浆:泡软后淘洗干净,加入一定量的水放在手工石磨里碾碎成浆;

滤渣:通过吊豆浆等数道过滤工序,滤尽豆渣。晃浆的木架对角形张开,豆浆不停翻滚,浆汁从纱布中滤下,把豆腐渣过滤得越干净,豆腐品质越好

煮浆:铁锅、柴火是传统豆腐坊中祖辈们传下来的蒸煮方法,需劈柴入堂,熬制新鲜的豆浆把握火候至关重要,大锅煮浆,小火煨浆,太老则食之无趣,太嫩则散而无形。

点浆:点豆腐对于豆腐成品来说是道核心的工序,点老了发硬,点嫩了易碎,同时需要不断搅动,直到浆水与豆花分离。为了让豆干更香,还会加入八角等拉花原料。

划脑:把豆花划碎,有利于打破网络放出水,又能避免厚薄不匀,空隙较多。

上包:用纱布包好,用石头加压。

浸盐:把拆了纱布的豆干晾凉后放入盐水缸内浸着,让盐均匀附于豆干表面,放置2小时。

煮干:将浸盐后的豆干捞出并沥出水分,倒入制成的卤水锅中熬煮,色呈棕红取出,晾干后即可。



豆制品的美味很大程度上在于最传统的制作工艺。曾经再寻常不过的传统技艺,如今却弥足珍贵。做豆干的每一步,都需花上时间与力气。




我们在惠安石头街中不经意发现了几间原滋原味的豆腐坊,坐镇街头和街尾。这些纯手工古法制作豆制品的老作坊里,散发着久违的淡淡豆香气。



店家把分离出来的豆花舀在纱布上,装得满满一大竹筐,然后将纱布包好再放上一块大石头进行压制,发酵的同时又沥去大部分水分。



为了豆腐干做得匀称,滤好了的豆花将被分解。两人各有一碗,摊开一面手帕大小的纱布,挖一小块豆腐置于其上,拇指前拨,食指左右一挑,翻滚后扎紧,便成了正方形小布包了。



手法之娴熟,让人应接不暇,没一会儿就摞得这么一大筐了。加压成型,1小时后便可拆下包布。



豆腐的挤压需要一个过程,石块在30至50公斤才能得到这质硬且韧的豆腐。将包好的豆腐,排列整齐,用木板层层叠好后,抱俩大石块进行压制,使水分尽量沥干。



几小时后,新鲜的豆腐就大功告成了~而后历经卤煮、晾晒道道工序后,则会演变成远近驰名的官桥豆干。




小小黄豆,在匠人手中凝聚无限心神,脱胎换骨变成各种豆制品,择其精华,成就了风味独特的豆腐味~



古法手工制作而出的豆腐兴许不够白也不够嫩,但老作坊里散发而出的浓浓豆香味,却是散不去的时光味道。



汪曾祺说过:“如果没有豆腐,中国人民的生活将会缺一大块”。在泉州,日常中家里人都会炒上一盘咸香可口的豆干,不足为奇。而这一最普通不过的味道,不仅是远离家乡的泉州人会有所怀念的家乡味,也成了南来北往的游客特地前去品尝的诱惑。将满心诚意灌注到豆腐中,带到食客的餐桌上,是豆腐匠人莫大的欣慰。



 影像君有话说 

“金秋豆腐似人参”是中国人诸多养生经验的一部分,

立秋已过,可以常吃豆腐哟~


能猜得出本文照片的拍摄地在大泉州的哪条老街么?

你还知道泉州有哪些传统豆腐作坊呢?



图文|泉州影像

整编|泉州影像

[#闽南味道#的往期推送]

柴火饭岵山荔枝闽南土豆


[ 泉州影像 & 泉州府 ]

文化传播|摄影|投稿|文创

徒步|快闪|社群|活动策划与执行


[ 联系方式 ]

微信:qzyxphoto/yokenhuang

电话:15805080008

你的赞赏和转发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